三控操作 您的位置:首页 > 三控操作
操作规程

1. 选用良种,培育壮秧

水稻“三控”施肥技术对品种和育秧没有特殊要求,杂交稻、常规稻、超级稻、优质稻均可,育秧方式可采用湿润育秧、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等。

(1)选用良种,保证用种量:选用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良种。每亩用种量,千粒重为20的常规稻品种为2.0公斤,杂交稻为1.0公斤。若千粒重高于20,其用种量相应增加,反之则相应减少。

(2)适时播种:早稻在常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。广州地区一般为2月下旬~3月上旬播种,南部早些,北部迟些。晚稻的播种期根据品种生育期和安全齐穗期确定,保证水稻齐穗前的日平均温度达到23以上。广州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播种。播种前晒种12天,进行种子精选和消毒,然后浸种催芽。当达到“根一粒谷长、芽半粒谷长”时,即可播种。

(3)稀播匀播:湿润育秧按秧田:本田=1:10备足秧田,抛秧的每亩本田用434孔秧盘50个或561孔秧盘40个,机插育秧按照秧田:大田=180100的比例准备秧田。按畦()定量播种,播后蹋谷,早稻播种后盖塑料薄膜保温。

(4)秧田施肥: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施三元复合肥(含氮量15%以上)25公斤作基肥,21心期每亩施尿素3公斤和氯化钾3公斤作断奶肥,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510公斤作送嫁肥。秧盘育秧配制了营养土的,如不出现脱肥一般不施肥,在移栽前看苗施用送嫁肥。

(5)秧田水分管理:在播种后至一叶一心期保持沟里有水,水不上秧板。一叶一心以后秧板才上水。第二叶到第三叶期,采取湿润与浅灌相结合。三叶期后保持浅水层,但不能淹没心叶。

2. 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

(1)适龄移栽:根据育秧方式不同,可采用人工插秧、抛秧、机插或铲秧栽插等方式。湿润育秧和抛秧的,早稻秧龄一般2530天左右,晚稻秧龄1520天左右。机插秧的适宜移栽叶龄为34,早稻约1520天左右,晚稻1215天。做到适龄移栽,防止超秧龄。

(2)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:栽插规格20 cm x 16.7 cm20 cm x 20 cm,或抛秧50(434孔秧盘)40(561孔秧盘),每亩栽插或抛植1.62.2万穴,杂交稻每穴12粒谷苗,每亩基本苗数达到3万条以上,常规稻每穴34粒谷苗,每亩基本苗数达到6万条以上。有条件的地方,推荐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插植方式。耐肥抗倒、分蘖力弱、株型紧凑的品种应适当密些,反之宜适当稀些;大穗型品种和杂交稻适当稀些,多穗型品种和常规稻适当密些;肥田可适当稀些,瘦田应适当密些。目前广东相当部分地区的水稻栽插密度偏稀,是导致产量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3. 确定总施肥量

(1)确定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

目标产量是指当季要达到的稻谷产量。要本着“积极稳妥”的原则,确定合理的目标产量,避免定得太高或太低。目标产量要根据品种、土壤、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确定。在实践中,具体有三种方法:

①根据产量潜力确定。一般可设定为当地同类品种取得的最高产量的80%90%。例如,某品种(或产量潜力相近的品种)在当地种植获得的最高产量为600公斤/亩,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480540公斤/亩。

②在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0%左右。例如,某品种在当地前三年平均产量为450公斤/亩,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495公斤/亩,即500公斤/亩左右。

③在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公斤/亩。例如,某品种在当地前三年平均产量为450公斤/亩,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475500公斤/亩。

在具体应用时,可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或三种方法估算出目标产量,相互参照确定,比较稳妥。

地力产量,又称为空白区产量,是指在不施用某一营养元素肥料的情况下,水稻完全依靠土壤(严格地说,还有灌溉水、干湿沉降等)供应的养分,而获得的稻谷产量。地力产量可通过田间试验确定,也可通过调查估计。各地开展的肥料试验积累了不少地力产量数据,可参考应用。一般中等肥力田块的地力产量为250公斤/亩左右。

 (2)确定总施氮量

①根据目标产量和无氮区地力产量确定,以纯N计。以地力产量为基础,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纯氮5公斤左右。即:

总施氮量(公斤/)=

[目标产量(公斤/) - 地力产量(公斤/)]×5÷100

例如:地力产量为300公斤/亩,目标产量为500公斤/亩,则总施氮量=(500-300)×5÷100=10(公斤/)

②根据目标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估计。在缺乏无氮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,可用此法,即:

总施氮量(公斤/)=目标产量(公斤/)÷氮肥偏生产力。

氮肥偏生产力是衡量氮肥利用率高低的指标,可取4550公斤稻谷/公斤纯N。例如:目标产量为500公斤/亩,则总施氮量为10.011.1公斤/亩。早稻适当少施,晚稻适当多施。值得注意的是,采用此法算出的,是在前作分别为冬闲和早稻的情况下,早稻和晚稻的总施氮量。如果前作是蔬菜、马铃薯或绿肥的,则要考虑前作的肥料残效,适当减少施氮量。

③根据习惯栽培的常年施氮量对总施氮量进行校正

根据上述两种方法得出总施氮量后,最好再根据习惯栽培法的常年施氮量进行校正。多年多点的示范应用表明,采用“三控”施肥技术后,在比习惯栽培法增产5%10%的情况下,一般其总施氮量比习惯栽培法减少10%30%。如果按照上述两种方法算出的总施氮量比习惯栽培法的施氮量还高,则可将习惯栽培法的总施氮量设定为当季的总施氮量,以后再逐步优化。

(3)确定磷、钾肥总量

①根据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确定

磷、钾肥的施用量也可根据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确定。在无磷区地力产量的基础上,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磷肥(P2O5)23公斤(早稻多些,晚稻少些)。例如:若无磷区地力产量为350公斤/亩,目标产量为500公斤/亩,则磷肥(P2O5)施用量为:(500-350)×2÷100=3(公斤/)

在无钾区地力产量的基础上,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钾肥(K2O)45公斤。例如:若无钾区地力产量为350公斤/亩,目标产量为500公斤/亩,则钾肥(K2O)施用量为:(500-350)×4÷100=6(公斤/)

②根据总施氮量估算

在缺乏无磷区和无钾区地力产量资料的情况下,在总施氮量确定后,可按N:P2O5:K2O=1:0.20.4:0.81的比例,估算磷、钾肥施用量。例如,若施氮量为10公斤/亩,则磷肥施用量(P2O5)24公斤/亩,钾肥施用量(K2O)810公斤/亩。有稻草还田的,钾肥可适当减少。

为便于使用,我们制作了施肥量速查表,见附录B

(4)根据纯养分施用量计算具体的肥料施用量

上面算出的是肥料的纯养分施用量。具体的肥料施用量,可根据纯养分施用量和肥料的养分含量计算,即:

肥料施用量=纯养分施用量÷肥料养分含量。

例如,若总施N量为10公斤/亩,尿素的含N量为46%,则尿素施用量为10÷46%=21.7(公斤/);若不用尿素而改用含N量为15%的复合肥,则该复合肥的施用量为10÷15%=66.7(公斤/)。若磷肥施用量为3公斤P2O5/亩,过磷酸钙的P2O5含量为12%,则过磷酸钙施用量为3÷12%=25(公斤/)。若钾肥施用量为6公斤K2O/亩,氯化钾的K2O 含量为60%,则氯化钾施用量为10公斤/亩。

4. 确定不同时期施肥量及比例

①氮肥施用时间及比例

在总施氮量确定后,即可按照基肥占40%50%、分蘖肥占20%左右、穗肥占20%30%、粒肥占5%10%的比例,确定移栽稻各阶段的施氮量。具体施用量在追肥前根据叶色适当调整,叶色深则适当少施,叶色浅则适当多施。分蘖力强的品种,其基肥施用量要适当减少,否则要适当增加。

分蘖肥的施用时间:“三控”施肥技术中的分蘖肥实际上是保蘖肥,其施用时间为从移栽到穗分化开始的中间点。例如,从移栽到穗分化开始为30天,则在移栽后15天施用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,早稻一般在移栽后1517天左右,晚稻一般在移栽后1215天左右。如果在移栽后20天内开始穗分化的,可把分蘖肥并入基肥中施入。对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,或者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达不到要求的,应在移栽后57天增施尿素35公斤

穗肥的施用时间:幼穗分化II(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)施用,此时叶龄余数为2.5左右,距抽穗约27天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,早稻一般为移栽后3540天,晚稻一般为移栽后3035天。如果叶色偏深或群体偏大,应推迟施肥时间,并减少施氮量。如果对施用时间没有把握,则掌握“宁迟勿早”的原则。

粒肥的施用时间:在破口抽穗期施用。也可结合喷施破口药,将尿素0.5~1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00对水叶面喷施。

直播稻的氮肥施用时间和比例:基肥占15%20%,三叶期占15%20%,分蘖肥占40%左右,穗肥占20%,粒肥占5%10%

②磷、钾肥施用时间及比例

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。钾肥的一半作基肥或分蘖肥施用,另一半作穗肥施用。

5. 制订施肥方案

根据总施肥量、施肥时间及施肥比例、品种生育期等数据,即可制订出施肥方案。

现以早稻全生育期120135天,晚稻全生育期105120天,每亩目标产量450500公斤、地力产量250300公斤为例,对施肥方案具体说明如下:

 (1)移栽稻

基肥:移栽前,每亩施碳铵2025公斤或尿素810公斤,过磷酸钙1525公斤

分蘖肥:早稻移栽后1517天,每亩施尿素46公斤,氯化钾46公斤;晚稻移栽后1215天,每亩施尿素57公斤,氯化钾56公斤

穗肥:早稻移栽后3540天,晚稻移栽后3035天,每亩施尿素68公斤,氯化钾56公斤

粒肥:破口抽穗期,如果叶色偏淡而且天气好,每亩施尿素23公斤,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。

(2)直播稻

基肥: 播种前,每亩施尿素45公斤,早稻施过磷酸钙25公斤,晚稻施过磷酸钙15公斤

三叶期:早稻播种后1315天,晚稻播种后10天左右,每亩施尿素45公斤

分蘖肥:早稻播种后3035天,晚稻播种后25天左右,每亩施尿素68公斤,氯化钾6公斤

穗肥:早稻播种后6065天,晚稻播种后55天左右,每亩施尿素46公斤,氯化钾6公斤

抽穗期:每亩施尿素2公斤左右(看天看苗)。

如果用复合肥,各时期施肥量以氮肥为基准折算,余下部分用单质肥料补足。

为了方便使用,通常将施肥方案与配套技术一起,写成技术规程表,或制作成技术挂图,如附录C

(3)水稻“三控”施肥软件(N Manager 1.0)

为便于应用,我们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,研制了水稻“三控”施肥软件。用户在提供目标产量、地力产量、品种生育期等信息后,电脑将自动给出施肥参考方案,并打印出来。欢迎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登录网站使用,网址:http://webapps.irri.org/nm/cngd/

6. 水分管理

移栽后保持浅水层,促进早回青、早分蘖,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80%~90%(早稻移栽后25天左右,晚稻移栽后20天左右)开始晒田,但不要重晒。倒二叶抽出~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,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。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,养根保叶,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,不要断水过早。

7. 病虫害防治

以防为主,按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。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、叶蝉、稻蓟马、稻瘟病等,移栽前3天左右喷施送嫁药。移栽后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稻飞虱、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,移栽后4050天防治纹枯病一次。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稻纵卷叶螟等,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。采用“三控”施肥技术的水稻病虫害一般较轻,可酌情减少施药次数。

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方法,见附录D

8. 注意事项

在应用水稻“三控”施肥技术过程中,应注意以下五点:

(1)要保证栽插密度,每亩栽插1.8万科左右,不能太稀。

(2)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,或者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达不到要求的,应在移栽后57天增施尿素35公斤

(3)农家肥要计入总施肥量,并相应减少化肥用量。冬季种植紫云英的,每压青1000公斤紫云英可少施尿素5公斤。冬季种植马铃薯或蔬菜的,早稻酌情少施化肥。早稻稻草还田的,晚稻钾肥可减少30%

(4)在水分管理上,中期晒田不要太重,后期断水不要太早。采用“三控”施肥技术,水稻的无效分蘖大幅减少,不宜重晒田,也没有必要重晒田。由于穗子较大,后期绿叶也较多,要保证灌浆中、后期水分供应,才能保证谷粒充实饱满。

(5)采用“三控”施肥技术,水稻前期生长较慢,分蘖较少,叶色较淡,这是前期“控肥”以后无效分蘖减少的结果,是正常的,请不要着急。只要按规程操作,达到目标产量的有效穗数是不成问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