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知识 您的位置:首页 > 相关知识
水稻抗灾减灾技术
1. 冷害及其防治
水稻最易发生冷害的时期有四个,即芽期、苗期、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。芽期冷害导致出苗不齐,成苗率低;苗期冷害导致水稻秧苗素质差,分蘖少而迟,生育期延迟;孕穗期冷害大幅降低结实率,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极为敏感,必须保证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℃以上;而开花灌浆期冷害导致结实差,空秕粒多,千粒重下降。
防治措施:(1)选用耐冷性品种;(2)适期播种。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,确定水稻安全播种期、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。早稻露地育秧,必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℃后,若为塑料薄膜保温育秧,可适当提早。晚稻播种期以避开寒露风为害、保证安全齐穗为依据。(3)以水调温。在孕穗期灌深水护胎,水深15~20厘米,使幼穗处于水层中保温。(4)控制氮肥用量,增施磷钾肥,提高水稻自身的抗冷性。(5)应急措施。据报道,在遭遇冷害时,用30毫克/公斤的九二O与2%的过磷酸钙液混合喷施,可提高结实率5%以上。
2. 热害及其防治
水稻受热害的敏感期主要是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。抽穗开花期遇35℃以上高温,花粉生活力减弱甚至失活,花药不易开裂,授粉不良,空粒增加;若在灌浆期遇高温,则使灌浆受阻,秕粒增加,粒重减轻。苗期遇35℃以上高温也会受害,轻者叶尖呈水渍状,重者叶尖全部变白。
防治措施:(1)选用耐热品种。(2)采取降温措施。高温来临时,灌深水降低穗层温度,或者喷水降温,喷一次水的降温效果可维持2小时左右,但喷水要避开花时。(3)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,可在破口期前后补施一次粒肥,亩施尿素2~3公斤,也可叶面喷施3%的过磷酸钙或0.2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,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,减轻热害。
3. 旱害及其防治
水稻最易受旱害的时期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,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形成期。
防治措施:(1)广辟水源,适时增加土壤水分;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,优先保证孕穗期等水分敏感期的水分供应;(2)采取覆盖地膜或稻草等措施,减少土壤蒸发,减轻或避免旱害;(3)增强稻株抗旱或耐旱能力。用化学试剂处理种子或植株,可产生诱导作用,提高抗旱性。如用0.25%氯化钙溶液浸种20小时,或用0.05%硫酸锌喷洒叶面,对旱害有一定缓解作用。
4. 涝害及其防治
涝害是由于稻田水层太深、造成水稻缺氧而发生的为害,受害最重是在孕穗期和开花期,分蘖期影响较小。水稻是耐涝作物,但淹水深度不能超过穗部,而且淹水时间也不能太长。若在退水后,早晨叶尖仍吐水珠,表明稻苗可活;如无吐水珠,轻拔稻苗就齐根拔断的,表示稻苗已死。
补救措施:(1)排水。先排高田,使苗尖尽早露出水面。如是阴天可一次排干水,如是高温烈日天气,不可一次排干水,要保留适当水层,分步排水,防止稻苗突然失水死亡。(2)洗叶补苗。退水时及时清洗稻叶上的泥沙,并进行补苗。如果缺苗严重,可将几块田并为一块田,空出的田块进行改种或补种。(3)施肥。增施速效肥料,促进分蘖和生长发育。由于受淹后水稻根系吸收能力差,施肥时要采取“少吃多餐”的办法,不可一次施肥太多。(4)及时防治病虫害。水稻受淹后叶片损伤,病菌易浸入,要及时防治。
5. 倒伏及其防治
倒伏是水稻高产的重要障碍,一般使水稻减产20%左右,严重时可减产50%以上甚至失收。倒伏常伴有穗上发芽,严重影响稻米品质。倒伏还影响机收,增加收割成本。水稻倒伏有根倒和茎倒两种。直播稻和抛秧稻根系入土浅,常发生根倒,插秧移栽稻则主要是基部茎秆折断而发生茎倒。氮肥施用过多,导致无效分蘖多,群体通透性差,茎秆基部节间细长,充实不良,以及纹枯病和稻飞虱为害,都会加重倒伏风险。沿海地区台风多,风险更大。
防治措施:(1)选用抗倒品种,如黄华占、桂农占、粤晶丝苗2号等。(2)科学施肥,控制氮肥施用量,减少基肥和分蘖肥施氮量,控制无效分蘖,提高群体通透性。穗肥施用时间要准,数量要适宜,控制基部节间长度,促进茎秆充实。增施硅肥,在水稻拔节初期,每亩施用硅肥10公斤,增强茎秆粗度,提高抗倒能力。(3)中期晒田。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%时开始搁田,促进根系下扎。(4)防病治虫。特别是对纹枯病、稻飞虱,要及时用药防治,防止因“烂脚”而增加倒伏风险。